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各地的中小型工贸企业和专业外贸公司,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的100多家外贸类企业调研,就业工作岗位以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居多,分别占比45.8%、28.25%、16.79%,我们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定位于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同时深入走访了湖州20多家不同类型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调研三个不同岗位的人才要求显示:单证员、跟单员是外贸行业的基础性岗位,需要具备外贸行业基础知识、单证缮制能力、订单跟进履行能力等;而业务员则需要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毕业生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胜任,也是目前中小型外贸企业急需的人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外贸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围绕三大工作岗位,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典型商品为载体、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以外贸业务工作流程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调研,访谈企业专家,确定三大岗位的54项工作任务。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反复论证,以外贸业务工作流程为主线,提炼出12项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开发了对应于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岗位的“4+1”核心课程。考虑到中小型工贸企业和专业外贸公司中业务员岗位最为重要,岗位能力要求最高,学生在从事单证员、跟单员岗位后可以向业务员岗位发展。因而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以业务员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开设《市场开拓与商务谈判》、《网络贸易实战》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业务员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典型外贸产品为载体,深化课程教学方式及内容。一年级学生通过假期专业实践活动回家乡征集外贸典型产品,建立典型外贸产品信息库,在专业基础课中融入典型产品,熟悉产品性能,挂钩产品生产企业;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典型外贸产品为载体,在专业课中完成其跟踪产品的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训练,如《外贸跟单实务》课程训练时要求学生以假期征集的外贸产品为载体,跟踪设计跟单方案作为课程成果。《市场开拓与商务谈判》课程中要求学生跟踪假期挂钩的企业,协助企业就征集的产品设计市场开拓方案;学生以其跟踪的外贸产品为基础,向其它典型外贸产品拓展,训练岗位职业能力。
多形式校企合作培养职业能力。一是课程对接企业、专业教师对接企业业务骨干:课程对接企业,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共同开发教材,如外贸单实务主要对接湖州佰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安吉慧峰医用敷料有限公司;外贸跟单实务主要对接湖州瑞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美欣达印染股份集团。同时在对接企业中,选拔符合教师条件的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共同设计和建设专业课程。通过对其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承担课程中的某一模块教学;二是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引进了湖州瑞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湖州三鑫纺织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使其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一部分;与企业平台共享与湖州翔顺工贸有限公司、湖州三鑫纺织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签订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国际贸易平台共用协议,校企共享网络平台资源建立以湖州地方典型产品为载体的师生工作室,产品覆盖丝绸产品、竹木制品、纺织面料等,“以‘网络+工作室+公司’为载体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获2010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立项;三是从类型、规模、产品种类、岗位等角度建立了满足学生校外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需要的21家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