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艺术分院开展“算经济账”感恩父母活动

文章来自:建筑与艺术分院发布时间:2011-10-25

     从呱呱坠地到考上大学,父母为培养子女花了多少钱?将一名懵懂的大学新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能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父母又需要花多少钱?近日,建筑与艺术分院党总支精心组织开展的“算笔经济账方感父母恩”教育活动,深深触动了众多学生的心。
     分院给每位同学发一张《学习投资效益分析简表》,里面有学费、生活费、手机费等名目繁多的开支,学生根据此表填写自己每月在各项上的实际消费数,最后合计、平均,看自己一个月下来到底要花多少钱。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根据算出来的3年大学的总消费,算他们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家庭和社会,然后把算账得出的结果和心得写出来告诉父母,并向父母询问他们在家每日的生活开销。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每位大学生粗略一算:一年要花费家里近2万元钱,有的甚至高达3~5万元钱时,受到了强烈震撼……自己一天几十上百元的花销,是父母几天甚至十几天的生活费。
                                       算帐方知花销大
     室艺1001班谢敏杰同学,就认真地给自己算了这笔大学账。首先是每年的学费7800元,住宿费1200;然后是每月生活费1000元,每年按10个有效的学习月份计算,共计是10000元;手机费和上网费每月100元,每年按10个月计算,总计是1000元,每年就是20000元,3年大学读完总共得花60000元钱。如果每年按10个有效的学习月计算,每月22个有效学习日计算,每个学习日平均花掉了父母95.4元钱。
  第一步完成后,小谢开始计算她要多少年可以回报父母。
按照她的理想,毕业工作后,她的工资应为3000元,除去自己的花费,每月交给父母1500元。这意味着,在小谢的工资愿望能够实现的前提下,光是读大学的费用,小谢就要用6年的时间才能还完父母的支出。“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小谢说,自己算下来,大学3年居然要花掉家里6万多元!“想想自己的学习生活,在想想父母忙碌的身影,他们还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我读书。”说到这里,小谢眼眶红了。
                                       写信方知父母省
  这笔回报帐算完之后,同学们明白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辈子也难以回报。大家纷纷给自己的父母写感言。同学们一再表示要努力学习,节省开支,回报父母。
谢敏杰就在给父母的信里写道:从来没有这么系统的整理过爸妈你们对我的开支情况,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我的开支是那么的多,我进入大学后的3年将要花费你们6万多元钱,平均每天90多元,仅仅3年就有那么多,更别说从小把我抚养大的付出,这不仅仅是数字能衡量和表达的,每天的这九十多元钱是家里好几天的生活费啊!……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在人生路上拉扯着我走了一程又一程,现在女儿我上大学了,你们也快要熬出头了,你们的爱我今生难以回报,但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养育之恩,一定做一个有用的人。在此,谨用我最真诚、最纯洁的心,祝愿你们二老健康、长寿。
  小谢事后告诉笔者,算账那堂课的细节至今完整地保留在她的记忆里,“听到有这样的一项作业,当时还有人叽叽喳喳的,但大家算出来后,课堂上立即鸦雀无声了,掉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
                                       算帐“算”出感恩之心
  “算账课”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学们的心灵有了触动,有了感恩之心,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这也是分院党总支最初设计这个课程的初衷。现在不少学生认为“用父母的钱天经地义”,学校里逃课上网、打游戏的学生比较多。为了让这部分学生不荒废学业,分院想了很多办法,效果不是太明显,后来想到给学生算学习成本帐的个方法。“用更显而易见的数字,教育同学们。”许多学生确实一算就明白了,他们大学的花费是难以回报的,有的要10多年,有的甚至用一生都回报不了。许多同学从“算帐课”中,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自己平时的花销更加检点。有的同学还列出了小帐本,详细记录支出的每一笔开支,养成了节俭的良好习惯。同时,同学们更加珍惜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许多学生称,没有想到自己一年要花这么多钱,在写给父母的感言当中,认识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称以后一定要珍惜大学生活。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真情让向老师欣慰和感动。 
  据悉,在完成算笔经济账后,分院下一步将指导学生根据“算账”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设定若干个目标,包括学习目标、职业理想等,切实引导他们走好大学生活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