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吴朴书画艺术作品捐赠仪式

文章来自:党委宣传部、图文信息中心发布时间:2012-05-04

     4月26日,吴朴书画艺术作品捐赠仪式在图文信息中心吴朴艺术馆隆重举行。中国(老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吴昌硕书画会艺术顾问吴朴,市少年宫原副主任王兴昌,党委书记杨柳、党院办、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等部门处室负责人参加了捐赠仪式。

     吴朴先生自小受教于吴昌硕嫡传弟子席茂斋,绘画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等作品各具特色,其中又以画梅花为人们所称道。此次捐赠的书画艺术作品共有吴先生多年来收藏的各个时期的佳作,共60幅中国画与20幅书法,这些也是吴先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和人格修养的集中体现。

     捐赠仪式上,党委书记杨柳向吴朴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对吴先生向我校捐赠书画作品表达了感谢之情。杨书记指出,吴先生书画作品入藏我校,是我校美化校园环境、实施“文化厚校”的又一举措,对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职业审美素养。
     已入耄耋之年的吴老先生进行了简要发言,向在座师生介绍了人物绘画中脸部表情以及手臂摆放姿势重要性等技巧要点。

                              (延伸阅读)吴朴:一枝梅花寄人生
     吴朴:字子谦,生于1923年,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三桥人,一生与书画作伴,传承吴昌硕书画遗风,山水花鸟人物皆通。作画如做人,画作古朴、拙巧、宽博、厚重。作品既有诗味,又含金石气,更具有书卷气与书法之美。尤以画梅花见长,梅枝穿插有致、俯仰交合、繁而有序,红梅、白梅色彩明亮,自有一种古艳的风韵,人称“吴梅”,深受人们赞赏和喜爱。                                         

                                  吴昌硕传人席茂斋的入室弟子
     吴昌硕是著名书画大师、金石大家。他的弟子席茂斋在德清某校教美术时,吴朴是入室弟子。
     教着教着,席先生发现吴朴比其他小孩爱画画,就特意培养。下了课,席茂斋就对吴朴说:以后你就到我宿舍来,我教你。当时,吴朴与席茂斋先生的住处很近,都在三桥小镇,是对面邻居。就这样,一笔梅花一点兰,吴朴逐渐走进吴门画派的殿堂。一段时间以后,席茂斋对吴朴说,班级里四十多名学生,只有你学得出,因为你天生喜欢。
     席茂斋是吴昌硕的嫡传弟子。吴朴的梅兰竹菊乃至题画书法,深受吴昌硕书画风气的影响,极其相似。
                                      倍尝艰辛甚至被迫中断
     如果平静地画下去,难保吴朴不会成为大师。但人的一生有很多变数。这个从小拿起画笔就放不下来的人学了两年,宁静就被打破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跟席茂斋学了两年书画的吴朴不得不与老师握手话别。席先生逃难到杭州莫干山路隐居,吴朴也到乡下避难。期间,虽再见过几次面,但总是没有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学得痛快。抗战胜利后不久,席茂斋先生因病去世。从此,吴朴再也没拜过其他老师,独自一人默默画画到现在。
     本以为胜利了,解放了,画画的兴趣可以持久地燃烧。但是,一段时间内,画画被视作“封资修”的东西加以铲除,不光吴朴自己不能画,即使家里藏的字画也被当作“四旧”要烧掉。
     只有写电影海报是那个年代唯一可行的书画创作。当时有电影片子到,就要张贴电影海报,没有现成的,要现场画写。吴朴就担当了这一角色。那个年代常演戏,海报也自然落到他的身上。有一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写海报。写海报是晚饭后的事。他露天放张桌子写海报时,周围看的人很多,人声嘈杂。他说他在众人面前画画创作手不抖、心不慌的状态就是从那时练就的。

                                 退休岁月迎来黄金时代
     1984年,吴朴到了退休年龄。他向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后心想,这下可以好好画画了。那一年,杭州钱塘书画社开展义卖活动,邀请吴朴参加。结果那一天,吴朴画了五张画全部卖掉,而且都是梅花。杭州市民对吴朴的梅花图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当天,钱塘书画社社长秦天孙走过来对吴朴说:“吴老,您的画在杭州有市场,很多老画家的画有30多幅挂在堂中没人买,您的画全部卖光,不容易。以后您别的画不用画了,专画梅花好了。”从此,吴朴就更加专注在梅花上下功夫。
     杭州告捷,山东也反应不错。同是钱塘书画社社员,安吉县的著名书法家曹寿槐总爱和吴朴结伴而行。他们俩一书一画,在山东烟台、青岛等地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出色的绘梅功夫,吴朴甚至还被当地媒体称为“江南梅王”。他的线条苍劲有力、虬劲多姿,充分地体现了吴门画派的吴昌硕风格,得到了买家的热烈追捧。
     因为画画,他的身体也格外健康。90岁的吴朴看起来神清气爽,眼不花,耳不聋,牙齿还好使。他说:“画画是自己最喜欢的,还将继续画下去。现在的画画环境这么好,身体好,心情好,生活好,当然越画越开心了。”(德清新闻网记者/朱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