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日报》:区域旅游适用型人才培养“在路上”

文章来自:党委宣传部、人文旅游分院发布时间:2012-10-23

     编者按:专业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最基本的平台和载体,教育资源要在这个平台和载体上配置,教育教学只有借助这个平台和载体方能展开,办学水平也主要通过这一平台和载体来充分体现。犹如雅典的殿堂,专业就是古希腊的柱子,没有这样的柱子,巍峨的殿堂是撑不起来的。10月23日出版的《湖州日报》以《区域旅游适用型人才培养“在路上”——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纪实》为题,用2400多字的篇幅,刊发了党委宣传部施敏锋和人文旅游分院旅游系主任孙娴娴副教授联合采写的专业建设深度报道,现全文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区域旅游适用型人才培养“在路上”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纪实

     旅游管理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高等职业学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被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评为“浙江省特色专业”,在校学生多次荣获省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近年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积极面向地方乃至长三角旅游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零距离”对接岗位的高端技能型和基层管理型旅游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

课程内容瞄准岗位能力需求

     学校对旅游专业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有自己的坚持——每个毕业生必须具备讲解、带团、协调沟通、产品设计与推广4项核心能力。“这4项核心能力中凝结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许多心血,更是旅游企业、景区对学生岗位能力的需求。”该校人文旅游分院院长丁国强教授这样说道。
     为使课程内容与长三角生态(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学校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调研旅游企业、景区15家,跟踪调查毕业生460人次。在调研的基础上,学校邀请旅游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论证工作,精心设置核心课程及其支撑课程,确立了4门为核心课程,十二门支撑课程。从旅游人文与职业素质出发,新增设《形体训练》、《综合才艺》、《乡村旅游》、《茶文化与茶艺》、《湖州英语导游》等特色课程,另有五大专业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打破了原有以讲授知识理论为主的学科体系模式,把教学设计为“情景教学——模拟带团——总结提升——实际带团”四段式教学过程,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类型、乡村旅游点环境美化与客房餐饮服务等五大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下面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若干个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教学项目。

顶岗实习“淡出旺入”形成长效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实践课程改革,积极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共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得到不断优化组合,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目前校内基地主要由微格模拟导游实训室、江南园林型校园等7类实训室,以及四条湖州现场导游考试线路软件,确保了多项基本课程在校内即可训练。
     随着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攀升,一些旅游企业主动上门要求合作。AAAAA级景区——乌镇景区范围大,提供的岗位多,学校在此重点训练学生大型团队导游的日常组织、接待、带团、讲解等综合技能;在安吉中南百草原、竹博园等AAAA级景区,训练学生散客、中小型旅游团队导游的日常接待、领队协调、讲解沟通等一般技能;在多家旅行社训练学生全陪导游带团业务、旅行社门市接待等职业技能。根据旅游行业淡旺季明显的特征,学校遵循“淡出旺入”的安排原则,每年的4、5、9、10月份,寒暑假、双休日及“黄金周”期间,均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工作,以满足企业旺季用人需求。从2007年起,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企业顶岗实习率一直保持在100%,学生在课堂上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得以进一步强化、提高。
 

“过程管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探索出了以“四共同(校企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共同监控、共同评估)”为手段的“周月季”全程职业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由就业 (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为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等“过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学校成立了“旅游专业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学生的实践、实训期间的管理工作,市旅游局及众多旅游企业、景点负责人成为理事。一些旅游企业、景点负责人表示,“通过加入专业指导委员会,我们取得了介入湖州职院教学改革的‘合法身份’,未来会力争在教师培养、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更多体现我们旅游行业、企业的作用。”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后,全面介入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我们的愿景是,承担教育责任的不再是一所孤立的学校,而是整个蓬勃发展的行业。”据该校人文旅游分院院长丁国强教授介绍。
     大二阶段,按照在校常规考评与“专业实训指导委员会”共同管理方式,专管委按片划分配备专职教师,与实习单位共同对学生实施过程监督、综合考评。大三阶段,学校制定具体的顶岗实习计划,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承诺书和实习协议书,下达实习任务书,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实习企业则如实记录每位学生参与的岗位实习项目、实习工作情况,并以此作为考核的依据,作出合理的考核评价。
 

服务地方体现师生责任担当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已经先后承担了近三届“长洽会”的全部导游接待任务;参与了第二届“中国•湖州国际生态(乡村)旅游节暨第六届浙江山水旅游节”、上海世博会浙江周开幕式、2011年长兴国际茶文化节、“相约美丽畲村,共沐畲乡风情”畲族文化节等大型活动的项目策划以及导游讲解服务,其出色表现获得了市、县旅游局和来宾的一致好评。
     教师方面,在湖州各旅游发展项目中,总活跃着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的身影,建立德清钟管镇旅游服务新农村项目,安吉报福镇的“农家乐”、山川乡的土特产包装设计、郎村村畲族风情旅游发展规划等,都为当地农民致富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持服务。
     学生方面,在五一、端午、周末等节假日期间,总能看到一群穿着红色校服、戴着党徽、拿着喇叭的大学生热情地为游客讲解。他们是来自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党员,在莲花庄、飞英公园开展“党员义务导游讲解服务”活动。“爱心志愿者义务导游”活动自2009年5月启动以来,义务导游们共为来自江苏、上海、安徽等地的1800余位游客提供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3200多小时。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胡世明教授认为,学校作为湖州地方性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一定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趁着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好契机,做大做强旅游专业,为地方乃至长三角旅游业的发展,输送出更多更好的区域旅游适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