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实践的“活水”进课堂
——记商务贸易分院教师王群飞
文/单文峰
人物名片:王群飞,女,浙江海盐人,1978年生,2001年参加工作,现为商务贸易分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负责人,国际商务单证员培训师、报关员,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实务方向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发表教研与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湖州市社联等多项课题,主编、参编各类教材多部,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省级比赛多次获奖,先后获校“教学能手”、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省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人物感言:学生的满意是对我这份工作的最大认可。
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今年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被称为是“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是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生却十分走俏,部分专业甚至供不应求。同样,今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依旧高傲的保持在98%以上,这离不开学校“三层对接”的政策指引,离不开班主任、辅导员的耐心引导,更离不开一线教师的辛勤耕耘。王群飞老师是我校一线教师的优秀代表,在建校初期就来到学校,本着教学与市场对接的原则,将实践的“活水”源源不断的引入课堂,浸润了枯燥的“空对空”教学,取得了骄人的工作业绩。
给学生一杯“活水”,先给自己一桶“活水”
王群飞老师主讲的是《外贸单证实务》课程,这是一门操作性很强、与实际结合很紧密的课程,如果任课老师没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在课堂上对学生空对空的讲,必然会导致授课的枯燥无味,学生的蒙头大睡,老师唯有骂骂学生,才能聊以自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一直扎根在王老师的心里。“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去尝一尝。”王群飞老师引用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开始和笔者的交谈:“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这些老师唯有向这个‘老师’学习,才能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实践是‘活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活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活水’。”
王老师本着这个理念,经常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单证实际操作的动态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资源。她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长期为湖州宇顺进出口有限公司、安吉孟宗竹制品有限公司、安吉慧丰医用敷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单证缮制进行指导,2007年,还被浙江米皇进出口有限公司聘任为单证部经理,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还搜集了很多能够在课堂上抖开的“包袱”。
在与企业合作中,王老师经常认真细致的解答企业单证员或者毕业生的咨询电话,如果是通过电话无法沟通的问题,王老师经常会通过邮件或者与单证员见面的方式提供支持。“这些问题,学生以后也会遇到的,企业来问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仔细的解答这些问题,也是开动了自己大脑,丰富了自己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即使是义务劳动,我也开心的。”王老师如是说。
引入企业资源,建设精品课程
王群飞老师是省级精品课程——《外贸单证实务》的负责人,这门课程是王老师以企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我校高职学生量身打造的。
精品课程的教材是王老师主编的,被列为 “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国际贸易系列——工学结合教材”。它是王老师对长期企业实践的经验总结,处处闪耀着实践的光辉,焕发着“活水”的勃勃生机。为了编写这本书,王老师调研了大量外贸企业的单证员岗位,对单证员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归纳整合,在以单证员的工作任务为基础编写教材项目的同时,还以单证员的工作流程为线索,编排项目顺序。每个项目都是先提出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操作,然后再进行操作示范,让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用平行案例,训练学生的单证制作能力。此外,书中还特地加入了“岗位拓展”这一模块,用以培养单证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岗位协调能力。
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是专兼结合的。王老师在企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同时,也攒聚了相当多的企业人脉。一些“企业讲师”在她的邀请下,每学期都会来到“精品课程”的课堂,给学生讲上几节课,担任课程的兼职教师,如湖州佰业进出口公司的章彦岚女士,湖州翔顺工贸有限公司的孙晓羽女士等。他们通过案例实战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学生的岗位协调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很是喜欢。“让他们来上课,给学生带来好处是很多的,”王老师侃侃而谈的说:“他们带了企业的味道,专业的气息,也带来了学生对本专业工作的直观感受。第一,他们是一线专家,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知道在操作中最需要注意什么,在哪一个环节最容易出现误差;第二,结合了市场实践的讲课也倍加生动可感,妙趣横生;第三,他们长期从事这一工作,身上的职业气质、专业的沟通方式是我们一般的专业老师所没有的。”
校外实训是建设精品课程的重要环节。除了把企业讲师请进来,王老师还把学生带出去。有数十位学生在她的带领下去湖州石井富新、湖州宇顺等企业参与工学结合,感受了企业的氛围,参与了实际业务操作,积累了实战经验。现在在宁波余姚一家公司做外贸经理助理的小罗是去年毕业的学生,她说:“工学结合中学到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是最多的,我那时候刚刚工作,懵懵懂懂的,全凭着王老师的教导我才在公司里站住脚。”
“‘飞姐’的课,我们都爱听”
王老师的课不是空中楼阁,是接地气的;不是海市蜃楼,是摸得着的;不是死板教条的,是灵活有趣的。这种课,是必然受到学生欢迎的。
学生经常亲切的称呼王老师为“飞姐”,笔者采访了不少上过王老师课的学生,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说:“飞姐的课就是好,很有用,我们都爱听。”
做外贸经理助理的小罗说:“王老师的课与我们的工作联系紧密,而且语言幽默,同样的话,从她嘴里说出的话,感觉就是不一样。我们都超级爱上她的课,上她的课,我们都不玩手机了。”青年教师小张是王老师带的徒弟,他对笔者说:“师傅上课善于引导学生,和学生互动很多,课堂氛围很好。”
除了与实际结合紧密,上课语言幽默外,王老师还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树立自信。“在课堂上,我在提问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时候,会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出来后,我会称赞他说的非常好,哪怕这个问题再简单。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很高兴上这门课,自信心就能够树立起来,学习兴趣也能够被激发出来。”
这种提问方式也是王老师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总结出来的。“我这也是在去台湾和澳洲的职业教育课堂上学习时感受到的,”王老师笑笑说,“他们的老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不管答案是否正确,都会以肯定的眼神来鼓励学生,也经常对学生说:‘very good’。学生听多了,心里也高兴的,自信心也就慢慢变强了。他们的这种鼓励和赞扬太有用了,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
采访手记:每一个人都渴望在社会生活中体现个人价值,以获取存在感和成就感。这种个人价值取决于你本人对社会的贡献,教师的贡献就是教育好学生,教师的社会责任也就体现在育人上。作为一个专职老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优良的教风,教风和学风是相互影响的,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一个学校没有提供学生良好的硬件设施,没有用心去编制教学规划,那么,这个老师,这个学校,是没有足够的底气要求学生好好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