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育英才(五)――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文章来自: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3-11-21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记工商管理分院专职班主任沈顺华

文/潘旭艳

     人物名片:沈顺华,男,浙江湖州人,1961年生。曾为北京军区空军某部工程兵,现任工商管理分院专职班主任。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学生工作者、就业先进个人、十佳班主任等。 
     人物感言:我的学生,我的骄傲!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更让每一位听者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如果让你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火热的军旅生活,我想不外乎是“纪律”、“荣誉”、“使命”等等,而这一切似乎与当下校园里玩世不恭的戏谑风气格格不入,但是有这样一位班主任,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在实践寻求突破,把军队理念融入了思政工作,把军旅文化渗透到班级文化,把军人精神贯彻到学生的言行中,探索出了一套风格独特而又行之有效的“带兵法则”。他,就是沈顺华。

“吹响集结号”

     所谓“十分钟紧急集合”,就是要求在接到指令后,在十分钟内到达指定地点集合;超过十分钟者为不合格,需要“补考”,直至合格为止。——我之前实在很难想象一群“微时代”的宅男宅女们会像军人一样应变迅速、准时集合,然而对于沈老师所带班级(含技能加学历班)的每一位同学来说,这是一项“规定动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关键在于抓好养成。”沈老师充满自信地告诉我。从新生入学第一天起,他就通过军训、观看军事题材视频、讲述军旅生活等教育契机,让学生体验到严谨有序的军营生活和钢铁般的军人意志。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个别纪律意识淡薄、常常让老师头痛的“个性”学生。沈老师经常找他们谈心,因势利导,还以电视剧《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为喻,鼓励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发现和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帮助学生在树立自信的同时,逐步强化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学生小郑告诉笔者:“沈老师有一句关于团队建设的名言,那就是:‘不越位、不缺位,关键时刻及时补位。’——这就是他教给我们的第一课。”

“班荣我荣”

     现代管理学大师巴纳德曾说:“组织目标只有成为个人目标实现的途径时,它才是有效的。”也就是说,组织为个人成长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和平台,才能让人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在沈老师的班级里有同学过生日,会收到全班同学的共同祝福和礼物;有同学病了,会有同学代表送去慰问;平时大大小小的活动,只要有班级同学参加,全班都会到场加油鼓劲。在这样一种“班荣我荣”的班级文化熏陶下,学生之间关系融洽、亲如一家,共同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也共同收获着成长道路上的喜悦。
     2010年9月24日是沈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最难忘的一天。那日正值2010级新生军训会操,他所带的投资1002班方阵步伐整齐、气势如虹,赢得了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但天意弄人,恰恰是这热烈的掌声使得第一排的学生由于没有听清口令而多迈一步,结果与第一名失之交臂。在当晚的班级军训总结会上,全班同学沉浸在伤感和失落中。沈老师极力安慰学生,并鼓励他们振奋精神、愈挫愈勇,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创造辉煌。今年6月,投资1002班全体同学顺利毕业,据统计,三年里该班共有132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平均每人获奖4.71项,荣誉最多的学生获得25项,其中集体荣誉近20项!

“青春纪念册”

     都说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因为这里记忆着无比壮丽的青春。“我想把每个学生在校园里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让他们见证彼此的成长。”自2007年担任班主任以来,沈老师建立了班级的“青春纪念册”,认真记录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奖惩情况、纪律考勤、寝室卫生检查、班会记录、班级值班制度、考证统计、党团活动以及各级各类集体荣誉在内的多项内容,每学期每个班厚厚一大本,迄今为止已印制了33册,共计150余万字。在平时,他会有选择地将材料以电子形式在班级QQ群中公布,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和共同进步。毕业之时,他还把这份沉甸甸的“青春纪念册”刻制成光盘,作为永久的纪念赠于每位毕业生。“这33册材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将来退休后看一看,心里会很开心!”沈老师微笑着告诉笔者。
     采访手记: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不仅强调个体的魅力、魄力和竞争力,更需要培育一支富有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团队为组织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持和坚强后盾。班级管理也是如此。沈老师的班级团队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自身的独特经历和领导方式,但是用心管理、用力推进、用情感人,这一点值得每一位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