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热血沃新花
——记建筑工程分院教师臧柏荣
文/吴旭丹
人物名片:臧柏荣,男,浙江长兴人,1961年生,1980年参加工作,高级室内建筑师,副教授。现为建筑工程分院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先后荣获校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十佳班主任”等。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技能竞赛多次获奖,并积极参与学校教学实训工作室及校园文化项目图书馆、包畹蓉京剧服饰艺术馆、湖州市实训中心等的设计建设工作。
人物感言:似水无痕。
一头银色的头发,一身艺术的范儿,一支不停息的设计之笔,这就是抽丝剥茧之后形容臧柏荣老师的素描,从1988年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毕业,走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25年。臧老师永远是那么的忙碌,始终有一种不断创新超越的使命感,多年来全身心的投如在本职工作上,无论名气有多大、资历有多深、外界的诱惑有多大,他始终保持着一名教师的职业本色,为学校的建设、专业的发展、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竭尽全力。
因材施教的引路人
当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走向市场,然而从行业反馈的信息来看,仍然对毕业生上岗执业能力不满意。而学生对枯燥的专业课又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毕业后没能学到真本事,出现了学生不满意、用人单位不满意、家长也不满意,教育效果无法体现的局面。为此,臧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日常教学中,开始了对工学结合课程理念的探索。
由于已经在设计行业摸爬滚打二十余年,臧老师的专业功底扎实,主持过市里和学校的多个大型装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积累了大量装修装饰工作的实践经验。他将这些真实项目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以实际案例倒入的方法,从现场测量、初步设计、方案确认、施工图绘制及定期跟踪施工过程,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大部分造型能力弱的学生,臧老师重点实行后期设计工作能力训练的教学计划,强化理性技术层面的施工图深化设计、识图与制图课、CAD制图等课程的教学质量。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臧柏荣老师义无反顾。他以极大的热情、过硬的专业功底、扎实的实践经验,从培养艺术设计专业高技能人才出发,以设计为导向,投身到工学结合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中。把课堂搬进公司,把市场请进课堂,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对课程内容更感兴趣了,学习效率、动手能力、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了,毕业后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臧老师所带的室艺0902班,目前有70%的学生在设计公司担任设计师。
又怕又爱的“臧大师”
学生们喜欢管臧柏荣老师亲切的叫“大师”,他们对“大师”是又怕又爱。
臧老师对学生的严厉在分院是出了名的。在任09级室艺专业《住宅空间设计》与《公共空间设计》二门核心课程的教学中,臧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丰富的补充、对课程作业进行了系统的编排布置。这改变了以往作业量相对轻松、作业任务相对简单的局面,出现大量的同学因作业不符合要求必须重做的情况,有不少同学在背后抱怨,还有些女同学因作业重做而流泪的情况。臧老师对同学们讲,现在流泪是为了以后不流泪,做设计就必须有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该重做的流着泪也得重做。
在采访中臧老师告诉笔者,教育是一项教会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事业。在教孩子们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教会他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师者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把专业的理念和认真的态度渗透到他们的骨子里,这样才能给他们留下终身受用的东西。”这是臧柏荣老师对教育的理解、对自己“严厉”的解释。
臧老师对学生的爱护也是出了名的。已经毕业的室内设计专业2012届毕业生沈琪瑛回忆道,臧老师责任心特别强,如果上专业课有同学听不明白,他会反复讲解,一直到大家真正领悟透彻为止。有同学大一的专业课程学的不扎实,臧老师会利用课余时间系统的为不明白的学生补课。每次到施工现场上实训课,臧老师总是第一个进入现场,“侦查”完毕、确认安全后,才守在门口让大家挨个进去。课上完了,他又会提前站在门口招呼大家出来,就像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装潢艺术设计专业2012级毕业生伍青棵,在校时学习非常认真,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设计天赋,但家庭经济境况不是非常理想,臧老师知道后,有意的带着伍青棵参与包畹蓉京剧服饰馆等一些实际项目的设计工作,在实际项目中锤炼他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谈起臧老师伍青棵非常的感激的说“真的非常感谢大师,非亲非故的愿意带着我跟他做设计项目,毕业时还帮我推荐单位,并且还和单位老总讲好了工资不能低于多少。”
让理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苏格拉底讲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基本上有三种:一种是老师把你当黏土,他很用劲地捏你,捏成他理想的模式;第二种学生也可能是很出色的,老师把你当草木,辛勤地浇灌你,但不会过分地来干预你;还有一种就是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者。
“理想”二字,在臧老师的课堂中时常出现。《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的中心观点“人是理想的动物”。 “理想,是一种信念,是不管境遇如何变化,心中依然不会改变的那份坚持。”作为一个将来励志成为室内设计师的同学,一定要有理想、有梦想。不要被眼前的挣工资太少、熬夜加班太多、跑工地太辛苦击败。要潜心修炼,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学基础、学术知识、文化内涵、操作经验、设计灵感与沟通能力。
诚然,现实常常击碎理想,无论曾经多远大的志向都将面临现实的考验,此时,应该如何坚守住那一份信念呢?臧老师用他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理想不是目标和结果,它是深埋在心中的信仰和信念,始终伴随左右,促使我们产生改变生活的精神动力。”在臧老师心中,理想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站在三尺讲台,不求名誉、不图功利、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远离各种喧嚣和诱惑,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臧老师带给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更多是绵延至一生的:他会“逼”学生一点一滴规范设计制图;他会提醒学生在设计师这条道路上“坚持”的意义;他会教学生如何让自己的梦想不被“大流”拖下水;他会给学生插上理想飞翔的翅膀……正是这样的老师,让学生毕业若干年之后,仍然会记得他上课的内容,因为学生是带着臧老师的教导,在梦想的天空中飞翔。
采访手记:采访过程中,臧老师请笔者品尝了一杯清茶,茶“刚入口的时候是苦的,喝下去以后,慢慢品味是甜的”,这最深刻的体现了臧老师欣赏苦尽甘来的过程和对人生的理解,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大师”值得每一位学生信任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