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成就学生
——记工商管理分院教师马秀丽
文/单文峰
人物名片:马秀丽,女,山东汶上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工商管理分院物流管理专业专职教师,现兼任物流1203班班主任,校级先进学生工作者,校级就业先进个人,2012年指导学生团队获得第八届全国职业院校“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浙江省总决赛二等奖,2013年指导学生团队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物流技能大赛三等奖,其本人在两次大赛中均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的荣誉称号。
人物感言: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人才,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人才。爱与责任是我从教7年的最大感悟!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也都有自己做人做事的特点。“大爱无疆”是马老师的QQ昵称,本着对学生的关爱,马老师在长期的育人工作中,摸索出了独特的育人方法,即“以优秀的品质塑造学生,以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以专业的技能成就学生”的三位一体育人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优秀的品质塑造学生
“我始终认为,做事要先做人。”马老师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给笔者看了一张照片:在车间白色的墙上,赫然贴着一行红色的大字:“先做人,后做事,品质改变世界”,这是马老师到三一重工旗下某个物流装备企业拍下的。这句话表明企业对员工不光有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要求,更有人格上的要求。我校今年招聘会结束后,笔者翻阅了用人单位的反馈函,在用人意向这一栏,除了专业技能要求之外,大多数企业都写着希望员工能吃苦,讲诚信,有团队意识。
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品质。马老师说:“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很清晰的,要培养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物流专业的职业道德包括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注重合作的团队意识。” 笔者的一个朋友在物流业摸爬滚打了数年,笔者曾经陪他几度造访合肥苏驰物流大院,苏驰物流高额利润下简陋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的分工与合作,朋友连夜长途奔袭的工作实际,以及近年来物流公司坐地起价的负面新闻报道,都让笔者对马老师的话深表赞同。
对于所带的物流班学生,马老师进行了有计划,分阶段的道德教育。“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在新生进校的第一个学期,我把重点放在责任意识的培养上,在第二个学期,我把重点放在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上。”马老师这样说。
在教育方式上,马老师对“榜样效应”极为推崇。榜样效应指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在影响和激励人们的过程中能产生的效果,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推崇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其他人的行为。她说:“我爱看成功人士的传记,看完后喜欢与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我还推荐学生去看这些传记,汲取主人公的成功之道,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同时,我也注重现实社会生活中创业人士的成功案例。央视财经频道《商道》栏目向我们展示了很多成功创业者的案例,我一直鼓励学生去关注这个栏目。案例所蕴含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创业者面对挫折的勇气,承受挫折能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以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可是性格往往由习惯决定。育人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摒弃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但是习惯也有他自己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候遵循“习惯”的规律,讲究方法,耐心引导。
马老师在学生工作中坚持“脚勤,嘴勤,眼勤”的“三勤”的原则,经常走到班级里,走到宿舍里,增强与学生接触的频率,在学生的一些习惯还未养成时,对于不良现象进行直接干预,正确引导。为了避免让班级学生沾染在课堂上吃早饭的坏习惯,马老师对那些第一次在教室吃早饭的学生进行及时教育,争取把这种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我说你们在下面吃早饭,津津有味的,想过老师的感受么?老师看着你们在课堂上津津有味的吃饭,闻着阳光早餐香喷喷的味道,这个诱惑,老师也不好抵挡啊。”马老师爽朗的笑了起来,“这些都是规矩。在学校我们可以教育你们守规矩,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不守规矩的话,人家可就是惩罚你了。遵守规矩的习惯现在就要养成。”
在把学生坏习惯扼杀在摇篮里的同时,马老师还着力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在马老师的培养下,她带的学生都有读书的习惯,这可是很不容易的。大一第一学期时,马老师规定每人每个月交一篇读书笔记,字数不能少于500字,必须手写。每篇读书笔记她都要看过,并作批语,发现好的读书笔记和书目,她都会在班会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到了第二学期,马老师要求学生每月要交两篇读书笔记,还是要求手写,有字数要求,她仍旧每篇仔细看过,仍旧在学生的本子上批上红色的评语。坚持了一年,到了大二的时候,不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会每月写上三到四篇读书笔记。因此,“每学期图书馆统计出的借书最多的班级都是我们班。”马老师自豪的这样说。
“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就目前来看,能够激发他们自身的学习动力,培养学校良好的学风;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学生的一生的发展,乃至于整个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是有莫大的益处的。
以专业的技能成就学生
常言道:“一招鲜,吃遍天。”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寄语大学生时也曾说过: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在马老师看来,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寄语,还是现在人才市场的真实写照,专业技能,正成为青年大学生就业的优势资本。
马老师说:“我经常和学生说:走好专业技能一小步,就能迈开人生命运一大步,只要有一技在身,工作薪酬都不用发愁,企业总会盯住那些有技能的人。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督促他们考取专业资格证书,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带领他们去企业参观实训。”
在要求学生专心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马老师还担任学生技能竞赛的指导老师。指导技能竞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还能够反哺教学。“用技能竞赛的实际来指导学生,能够使他们的专业学习更贴合实际,增加他们的就业砝码。”马老师说。
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是马老师重点指导的项目之一。该项比赛能够模拟企业经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升学生企业管理能力。为了指导好该项比赛,马老师特地设计了技能训练方案,编订了《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手册》。有时,指导学生竞赛会指导到很晚,马老师就带着他们出去吃点宵夜。师生一起,其乐融融,不仅身心得到放松,团队凝聚力也得以增强。同学们带着满脑子的智慧,摸摸饱饱的肚子,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正能量。
马老师带的学生有60%都在从事自己本专业工作,“我们的学生收入现在很好的,今年六月份毕业的学生,不少人现在的工资就已经三千多了,以后的收入肯定不菲的。”马老师开心的说。
采访手记:采访过程中,马老师爽朗的笑声,饱满的精神状态都让笔者感受到她是一位充满着正能量的人。正能量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是获取人生乐趣的不竭源泉,充满正能量的人必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拥有未来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