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浙江日报消息:今年的全国两会“民生味”格外浓。如何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如何密织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如何让职工更幸福更有尊严?我省代表针对这一牵动千家万户的话题,建言献策。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公平。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市政协副主席、副校长沈琪芳一直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她说,在推进高水平教育均衡化过程中,要重视解决体制难题。建议创新中央财政教育经费转移支付,以教育券的形式,将新居民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经费转入接纳城市,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和教育资源供需矛盾。
教育事关千家百户,关系到祖国的长远发展,是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李克强总理2014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这不仅是国家的努力方向,更是所有人的期望。要想真正解决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要切实提高基层农村教师的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其次鼓励更多的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行业;再次制定职称评定的灵活机制,鼓励优秀人才的流动;最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村教师队伍进行远程培训。
这是沈琪芳代表的担忧所在,也是她的心声。在沈琪芳看来,“收入不公影响人一时,教育不公则影响人一生。教育均衡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需要理念的更新、实践的创造,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希望政策制定部门深入基层、了解实情、科学研究,真正制定和实施好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好政策。” 因此,沈琪芳代表建议人事政策、财政支持与教育改革同步研究、配套实施,为推进教育均衡化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另悉,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将于3月11日(周二)15:00,在梅地亚中心第一采访室举行集体采访,邀请沈琪芳与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等3位全国人大代表就“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