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不是演员,却吸引着学生们求知的目光;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学子的灵魂。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校园网推出【喜迎教师节·一片丹心育英才】系列专题。希望广大教职工以他们为榜样,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勇于创新,弘扬“崇德尚能”校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建设区域性高职名校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三尺讲台诠释工匠精神 潜心育人培育现代工匠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在教师这份美丽的职业岗位上,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师魂;有一份坚守最为可贵,那就是工匠精神。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有这样一位教师,“专业副教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湖州市劳动模范,十佳青年教师”多个标签集于一身,他就是黄昆老师。
工学硕士专业出身的黄昆老师,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工作了12年,12年来,他一直工作在教学育人一线,是一名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功底扎实的“双师”素质教师,不仅每年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班主任、技能竞赛指导、专利班教学、结构创新工作室管理、毕业生实习指导、核心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等多项工作,年平均综合工作量位居学院前茅。
在每年近4个月的竞赛培训期间,黄老师会放弃所有的周末和假期休息,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生技能训练中。2012-2016年连续5年获得教学质量奖,2012年获得教学成果奖。所指导的学生累计有60多人在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中获奖,2014-2016年带队比赛连续三年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特等奖,2012年带队参加全国建筑识图技能大赛获得团体特等奖,2014年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和最佳创意奖,2016年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2017年带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再次获得一等奖。2016年获湖州市劳动模范荣誉,2017年被评为十佳青年教师和浙江省专业带头人。
一、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潜心育人,矢志不渝
“我大一下学期上黄老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他讲课内容很丰富,很接地气,尤其是指导我们实训课非常有耐心。”市政1601班的陈建铭说,“从黄老师身上知道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黄昆老师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十余载,捧出一颗心,点亮教育事业。他主动承担多项教学任务,在教师紧缺时期承担着每周近三十节的专业教学任务,并严格把控教学环节每一关,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好评。他还利用晚自习和周末时间为学生进行答疑和课外辅导,与学生保持着良好的师生情谊,任教过的学生亲切地称他为“昆哥”。
黄昆老师每年负责学生技能竞赛的指导和培训,在每年长达4个月的备赛培训期,他放弃所有的休息时间,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指导学生训练中。为了提高技能训练效果,他自行研究并制作出了结构加载试验台。他和学生“同吃共练”,每天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与学生一起做结构、搞实验,在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中带领着团队不断完善,期间每当队员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他都像个大哥哥一样耐心辅导。凭借渊博的专业知识、坚忍不拔的钻研精神、朴素近人的为人,他带领着一个又一个参赛团队脱颖而出。
在2014年的浙江省结构大赛上,黄昆老师带领的团队获得唯一的“特等奖”,并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结构设计大赛的总决赛,在全国总决赛的赛场上,面对来自清华大学等全国100多所一流大学的参赛团队,黄昆老师指导的团队大胆创新,设计出了可拆卸式的抗震结构,新颖的设计瞬间吸引了所有评委的眼球,以优异的加载试验成绩征服了全场,收获了大赛唯一的一项“最佳创意奖”,同时获得“一等奖”。2016年,他指导的团队再次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总决赛的资格,备赛期间,他每天与队员一起做实验,解决一个个难题,时常熬夜到凌晨2点,最终,团队与来自全国120多所一流大学的团队激烈角逐,再次斩获“一等奖”桂冠。近10年来,黄昆老师所指导的学生累计有60多人在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中获奖,他们毕业后很快就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很多已成为公司老总和负责人。
二、做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善于创新,成效显著
黄昆老师来自企业一线,先后完成30余项建筑工程的设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进入学校任教以来,也时刻不忘自身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2012年取得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2016年取得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先后参加10多次校外教学研讨与培训,2013年赴澳大利亚参加职业教育技术学习与培训,回国之后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自己的课程中加以运用和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省级优势专业建设阶段,黄昆老师主动承担建筑工程实训室的建设任务,多方调研,精心设计,反复论证和修改,完成了“建筑结构与构造展示模型房”、“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训平台”、“钢结构实训模型”、“建筑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等实训室和实训设施的建设。2016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教学巡视检查专家组参观这些实训室和实验设备,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这些建设成果也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赞扬;2016年9月,时任湖州市委书记裘东耀一行来校调研,黄昆老师演示了“建筑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地震振动过程,受到了市委领导的称赞。他承担建设的实训室理念先进、实用性强、教学效果好,吸引了众多国内高校前来参观和学习,这些实训室也为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三年,黄昆老师教学业绩均为A级,工作业绩和科研考核均为优秀,连续5年获得教学质量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黄昆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非常注重实践教学,所任教的课程实践性较强,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他主动联系校外施工企业,亲自带领学生参加专业实习。他还将这些教学经验以课题的形式进行推广,他主持的省级课堂教学改革课题《基于项目跟踪的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在考核验收中被评为I类项目,他开发的“建筑结构施工模拟3D教学系统”和“混凝土结构综合实训模型”已在学院推广使用,教学效果明显,受到了专业教师的一致赞扬。
黄昆老师热爱钻研,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完成多项横向课题和校企合作项目。他还经常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开展技术创新和专业发明,带领学生累计开展专业发明20多项,申报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10余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目前,他负责的建筑结构创新工作室已有40多位学生加入,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钻研劲头高涨。
以德化人,润物无声,黄昆老师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师德师魂,在教学育人一线格尽职守,以榜样力量诠释工匠精神。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三尺讲台,却是黄昆老师此生最美的坚守。(文/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