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11月10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将迎来“高职教育20周年暨办学40周年”,这是湖职院人共同的节日。作为湖州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回眸学校办学历程,学校秉持“崇德尚能”校训,以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己任,逐步形成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的工作主线,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形成了“做强高职教育、做大开放教育、做特农民教育、做活社区教育”的“四位一体”办学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引四秩风华,初心不改,领时代重任,开拓未来,现推出“喜迎校庆”系列报道,全面展现学校各条战线取得的办学成就。
当创新创业的时代号角吹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无疑是重中之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为地方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确立了工科为主的应用技术型办学定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更好服务湖州”的工作主线,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浙江省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大势,近五年累计培养了15357名服务湖州产业发展和“双创”升级的“金牌蓝领”。本文展现我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办学成就。
夯实基础,示范引领高职创业教育前行
2018年,学校创业学院获评“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全省高职院校仅13家),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协同创新创业、培养金牌蓝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
校党委书记周家健指出,示范性创业学院的工作思路“要以培养广大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特色进行培育传承;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推进课堂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赶超发展。”
我校是省内最早开展创业教育试点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基础实、理念新、影响大。曾在国家人社部主办的中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层论坛上作典型介绍。2004年学校建立全省高校内最早的2000平方米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和服务,由专职老师负责全程指导与服务;2007年荣获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2013年成为全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7年升格为省级众创空间(全省高职院校仅5家),并入选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合作院校(全省高职院校仅7家)。
德清县十大杰出青年姚鸿良是学校计算机信息管理0305班的学生,2006年毕业后,姚鸿良应聘到阿里巴巴公司国际事业部从事sales职位,2009年创业成立了德清德盛宠物用品有限公司,2年内实现了500万的年销售目标,目前公司拥有自主品牌和十余个专利产品,2011年被雷甸镇里推荐荣获“德清县自主创业明星”称号。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受益广、成效显、硕果丰。近五年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849项,其中国家三等奖以上128项、省级一等奖166项,师生获专利授权278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学生为第一专利权人167项。获奖学生覆盖学校2/3以上专业,获奖人次占总数20%以上。专利成果成功转化12项,校企联系研发的咨询项目100余项,创新创业项目风投对接10余项,项目成果企业孵化5项,为企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6.5%,平均总体就业率达98.2%,毕业生“留湖”就业创业比例由18%提高至39.5%(含电大高中起点专科毕业生)。毕业生社会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近两年排名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深化改革,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紧扣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毕业实践三大环节,实施创新创业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公共课程,开展探究式、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点燃创新创业动力;将专业核心课程整体设计与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相结合,形成专利、竞赛、产品等课程成果;”创业学院副院长刘丽霞介绍说,学校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创业孵化项目融合,培育策划方案、专利发明、实用项目,由创业导师指导优秀项目转化、孵化。近三年已建成创新创业课程100余门,公开出版创新创业教材13本,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现全覆盖。
三年一贯、专创融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大胆探索“一主线、三层级、多途径创业孵化”的教改模式。围绕创新创业实践“主线”,构成“平台课程+探究性课题作业”“核心课程+创新实践项目”“岗位课程+创业孵化项目”三个层级,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工场、项目路演等多途径创业孵化,已形成师生工作室、校企联合培养、特色化实践培养、园区孵化等“多途径创业孵化”的创新创业试点,已完成“建筑BIM技术创新班”、“机电新能源汽车创新创业班”等8个创新创业试点班,组建7个专利小班,破解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三年来,带动培育学生创业团队96个,毕业一年后创业率由4.9%提升到6.6%。
湖州市南浔区“青年致富带头人”沈建锋在2011年9月参加了湖州农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大专班的学习,并多次参与了创业实践活动,坚定了创业的信心。2012年,沈建锋创办了南浔瑞丰河虾养殖场,农民学院创业导师从创业政策、养虾技术及销售网络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扶,目前养殖场养殖面积达50余亩,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50多万元。
强化基地功能,促进创新创业教学实践。通过建立项目孵化中心,出台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开设创新创业班、专利小班,建立项目培育机制,发挥研发中心、师生工作室的推进作用,以“一月一学院、一周一专业”系列活动为抓手,已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七个二级学院还分别与湖州市级多个创业园区或特色小镇,如吴兴梦工厂创业基地、湖州中节能产业园、湖州多媒体产业园、湖州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龙之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校外实践基地。截止2017年,学校与紧密型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创新实训基地168家,每年接纳学生5000人次进行顶岗实习和创新实践。
打造样板,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合力育人
立足新技术的智能制造“双创”公共实训中心省内领先。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湖州市电梯检测与培训中心等重大平台坐落在校内,集学生专业实训、社会职业培训与技术创新协同于一体,总投资1.3亿,总面积20000平方米,职教学生实训和社会培训15万人次,对湖州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电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累计完成10000余人次的校外技能培训和校内学生实习实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吉利集团浙江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先期已投入500余万元。
学校与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合作,建成客户体验产学研基地,已为近20万家会员提供服务,是阿里巴巴“云客服”基地的高职标杆。香港亚非集团投入100万元,合作共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积极为跨境电商企业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国际型复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