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四五”】科技与地方合作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提升服务湖州能力水平

文章来自:科技与地方合作处发布时间:2021-06-29

      今年是学校“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学校二次党代会“三步走”战略第二、第三步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决胜之年,在刚刚闭幕的学校七届二次“双代会”上,代表们审议通过了《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未来五年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谋划了蓝图。为切实动员全校师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工作安排部署上来,确保“十四五”高点开局、高位推进,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校官网特开设专栏【奋进“十四五”】系列,陆续推出各二级学院、部门“十四五”发展的构想发,展示各基层单位用行动回应新时代、用实干把握新机遇、用奋斗开启新征程的全新篇章。今天推出科技与地方合作处专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提升服务湖州能力水平。

      根据《浙江省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围绕湖州“十四五”期间全力打造“4210”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要求,以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机制为重点,推动产教“五个对接”,深化校企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持续合作,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平台搭建、湖州全民终身学习高地打造等方面有新作为,全力推动党代会确定的“一三六六五”战略目标和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培养产业亟需的金牌蓝领。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服务长三角科创高地人才需求,重点围绕湖州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现代“4210”产业体系建设和以绿色智造城市、生态样板城市、滨湖旅游城市、现代智慧城市、枢纽门户城市、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为目标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多样化、品质化发展,动态调整学校专业群布局,适度超前布局服务湖州产业发展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机电技术、人工智能、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等新专业申报。建设好服务湖州绿色制造现代产业的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绿色智造)高水平专业群,大力培育服务湖州美丽乡村发展的旅游管理等专业群,培养产业发展亟需的、技艺高超的高素质金牌蓝领。做强湖州农民学院,争创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学校,更好助力湖州创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
      二、优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加强产教平台载体建设。
      积极主动与湖州市各县区政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导、职业学校为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依托绿色智造、休闲旅游、商务贸易等9个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与织里童装小镇、埭溪美妆小镇、吴兴物流装备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和久立集团、大东吴集团、龙之梦、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把南太湖职教集团(产教融合联盟)建成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1—2家省级高水平专业化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久立产业学院、大东吴产业学院创建省级产业学院,协助2-3家紧密合作型企业申报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三、深化产教“五个对接”,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与湖州龙头骨干企业共同实施2-3个产教融合发展项目,推进产教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双元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着力打造“双向赋能”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双方扎实推进专业共建、教材共编、基地共享、标准共融、师资共培、教学共育,每年试点现代学徒制班12个、新型现代学徒制班6个。建设智能制造、旅游管理等“教师企业工作站”,高质量分批建设1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动100名博士、教授入企服务,共同完成学校教师提升专业技术素质、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计划,同时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企业人员培训等工作。
      四、坚持育训结合,大力提升职业培训规模。
      坚持育训并举,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湖州产业紧密对接,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毕业生留湖率,让更多的毕业生留湖创业、就业;建好湖州市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联盟,探索职业培训新路径,开发系列产业发展急需、行业特色鲜明、层次类型多样的培训项目、课程和教材,面向退役军人、高素质农民、企业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和各类职业技能鉴定与考试。充分利用湖州市与浙江大学的市校合作平台,培养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负责人和新型农业主体骨干等领军人才。到2025年,建设完成省级示范性继续教育(社会培训)基地,每年毕业生留湖率可达到45%;与湖州龙头企业共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15个,年联合培训各类技术技能人才25000人次。

      五、打造技术创新平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主动对接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环保、旅游等八大万亿产业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湖州市委、市政府“高水平打造城市与大学命运共同体”决策部署,重点面向绿色智造名城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学校打造成浙北地区“精准服务产业、深度助力企业、服务创新发展”的最大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与吴兴区达成全面战略性合作,加强与湖州区县产业园区的深度合作。到2025年,建设完成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休闲旅游等20个服务地方团队,优化提升20个研发服务中心,建设好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协同创新中心,完成服务企业项目200项以上,年技术服务到账经费400万以上,切实开展湖州中小微企业的生产流程优化、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服务。
      六、发挥学校继续教育办学优势,服务终身学习。
      成立湖州开放大学,依托社区大学分校网络和老年开放大学分校网络平台,充分放大学校“四位一体”办学功能,巩固湖州终身教育体系龙头地位。以开放教育为主体,拓展多元化办学,推动成人学历教育提质扩量。健全社区教育四级网络,完善“公益大讲堂”社区教育品牌,办好老年开放大学。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探索“继续教育+合作平台+学分银行”改革,建立健全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及激励机制,完善“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到2025年,建设完成省级职业体验中心和老年教育示范校;与全日制学院紧密对接,完成20个典型培训项目和案例以及10门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文/左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