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获评省第三届“思政星课堂” 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

文章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3-01-13

      日前,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网信办、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思政星课堂”——我最喜爱的思政课老师推介宣传活动公布了获奖名单。该活动于2022年9月启动,着力选拔出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优秀思政课教师。经过学校推荐、学生参与、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环节,最终评选出10名“我最喜爱的高校优秀思政课老师”和10名“高校优秀思政课老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静获评“高校优秀思政课老师”,这是我校思政课老师首次获得此项荣誉。

      周静老师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曾先后获得浙江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公共基础课程组二、三等奖。本次的参赛作品“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从身边的榜样案例——我校2020届优秀毕业生陈启佳同学“我在西部写青春”的故事为切入点,围绕“到实践中去,用双脚丈量土地;到基层中去,用汗水致敬青春;到人民中去,用奋斗实现理想”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生动鲜活地讲解了新时代的青年要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最需要地方,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坚定政治信仰,做理想信念的传道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既是对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要求,更是思政课好教师的首要标准。十多年来,周静老师牢记“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职业使命,常常告诫自己“教书是一项良心活”。针对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扎扎实实地开展专业学习和研究,在客观全面把握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和国际的基础上做到真讲真信真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装进头脑,浸入内心,融入课堂,用真理力量感染学生、说服学生、赢得学生。

提高教学本领,做创新课堂的开拓者

      周静老师聚焦区域特色思政课教学实践与研究,注重教学品质,锐意创新,富有思想和活力的课堂深受学生喜爱,多年来学生评教成绩、教学业绩考核名列前茅。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道理不怕大,怕空。讲熟悉的人和事,包括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周静老师看来是一条避免把道理讲空的有效途径。即使是新闻中的人物,历史中的人物,也应该像讲着朋友的事一样熟悉。在她的课堂上,每一个案例、每一个人物的选择和运用,都是经过课前和课后反复的斟酌、复盘和更新。每一个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如何设置讨论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都会在课前进行推演,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和改进。周静老师还通过微党课、思政微课等多种形式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对待教学,周静老师是有“敬畏感”的,这是同事郑英伟副教授的评价。

增强人格魅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长年以来,她坚信要与学生构建师生命运共同体,并且身体力行。时至今日,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经常发微信与周静老师探讨求学、求职道路上的困惑与思考,亦或是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收获与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要涵养德行、成为“人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周静老师最让她欣慰与自豪的是,有不少毕业多年的同学在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选择继续深造。看到一个个专升本即将毕业,正在考虑读研的学生纷纷留言“我也想毕业之后和您一样做思修老师”,这句话是最大的肯定和鼓舞,周静老师表示这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大动力。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致力于师资队伍引育培养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守正创新,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公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