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至20日,由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主办、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高端论坛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讨会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顺利举行。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谭帆教授、副会长程华平教授,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肖先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赵建军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30多所高等院校的近50位老师参会。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高等学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展开了研讨。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谭帆教授,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肖先波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赵建军分别致辞。
谭帆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大学语文课程开设40多年来的历史,肯定了大学语文一线教师的坚持与努力,这使得大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而是成为了一项事业。他呼吁大学语文教师要成为一颗读书的种子,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与研究中,要注意中学语文与大学语文的衔接。
肖先波代表学校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近十年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着重突出介绍了学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举措和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赵建军介绍了出版社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
会议共安排了两场专家报告和三场会议研讨交流。专家报告环节由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谭帆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分别做专家报告。陈引驰教授的报告《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传播》从三个方面展开,梳理了关注传统文化的背景、如何在知与行两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承创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观进行重建。詹丹教授的报告《<红楼梦>与经典阅读》首先从经典的多种定义入手,讲解《红楼梦》在产生和接受两方面的经典性,然后从情感学的角度分析了《红楼梦》里人物形象的多重结构和关系。
会议研讨交流环节由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程华平教授主持,济南职业学院付成波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何二元副教授、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宗培玉副教授分别发表专题研讨。宗培玉就《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语文课堂建设》为题,首先对人工智能时代下人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人的价值系统的重建,然后在此背景下探讨大学语文课堂建设的路径,分享她在大学语文课堂以终身学习能力、跨域学习能力、发现美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共情能力等六大能力培养为导向所进行的教学探索。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会议发布了新书《大学语文》(高职高专版)。该教材由谭帆、程华平主编,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为对象,结合职业教育阶段大学语文课程实际需求进行编写。全书以提高学生日常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目的,以提升文化素养为导向,以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为范例,以听说读写训练为线索,由“阅读与鉴赏”、“口语与表达”和“应用文写作与范例”三大模块构成,是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注重融通培养的创新型教材。此外,会议就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高职高专分会筹备成立做了工作部署。
据悉,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是由全国高校从事大学语文教学与科研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学术团体,属于国家民政部一级学会,3A级全国性学术类社团,会员遍布全国三百多所各类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