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浙江省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

文章来自:教务处(双高建设处)发布时间:2023-08-10

      7月23日,浙江省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温州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我校在总决赛中斩获1金2银的好成绩,并以优异的成绩喜提大赛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第九届大赛由浙江省教育厅等部门和温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温州大学承办,以“更浙江、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为目标,吸引了全省114所学校、5.09万个项目、40万人次报名参赛。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网上评审等环节的层层选拔,最终101个项目入围职教赛道总决赛,共产生中金奖项目35个。

      本届大赛自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备赛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报名,共计531支队伍报名参赛,参与人数达3423人,占在校生比例的34%以上,共有10个项目进入省赛网评,最终3个项目入围总决赛,获得1金两银的好成绩。
      其中,金奖项目:“‘菲’比寻常——菲油果的种植技术推广先行者”,团队成员:沈姝�[、胡旭康、杨欢欢、田楚微等。指导教师:周丽霞、王丽姝、章一鸣。团队致力于菲油果种植技术的改良提升和推广转化,在种苗扩繁、专用肥料、水肥管理等关键环节申请专利多项,发表高水平文章3篇,并积极向湖州和诸暨的30余个村落推广种植技术,构建了以科学的种植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银奖项目:“创源科技——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维技术创新引领者”,团队成员:陈静、孙程程、鲁君祥等,指导教师:吴泽力、徐学勇、毛建华、章一鸣、吴键华。团队致力于研发可横向越障的多维感知管道检测机器人,自主研发适用于泥质瘀堵环境的水力滚刀破障技术、适用于非平面环境的横向侧移越障技术、适用于管道变形和水量监测的多维感知技术等核心技术,申请了十项专利和软著,助力城市地下工程安全运营和管理,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可感知、可判断及快速响应能力。
      银奖项目:“畅游科技:“视语”轻量级虚拟现实产品精控专家”。团队成员:雷新钰、顾宇程、孙淑雯等,指导教师:程丽丽、卢媛等。团队研发的核心产品——“视语”,具有智慧变焦、射线追踪、智能框架等功能,是一款用于虚拟现实产品开发的软件插件工具,目前与12家企业开展各类合作,主流产品顺利上架资源商店、应用商城、政采云等平台,应用效果良好。
      优异成绩的取得来自于艰苦的付出。在备赛过程中,学校专门召开备赛推进会,部署相关工作。校党委副书记叶主赴大赛现场慰问指导,向师生们致以亲切问候。我校各参赛团队始终坚持对创新创业工作的热爱,走访调研众多科研院所、企业公司、乡村社区,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迭代,从创业落地到市场推广,与行业专家和一线人员深入探讨,了解真实的行业需求与市场前景。正是这样稳扎稳打、坚实推进、务实积极的创新创业精神,推动他们夯实基础,反复打磨,完善项目;也正是这样对于科研与创业一丝不苟的态度,我校团队才能在本次大赛中获得骄人成绩。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持续不断投入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改造提升了大学生创业园,全力支撑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为推动双创工作,学校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平台,将教师指导“互联网+”大赛等高水平比赛纳入职称评定范围,并为学生出台创业十条政策。教务处、创业学院、各二级学院按照“深挖掘、广动员、造氛围”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一支高质量创业师资队伍、两套科学创业课程和实践体系、三段式项目培育体系、全周期项目支撑服务体系”的工作要求,着力推动赛事组织模式创新和整体提升。
      下一步,我校将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专创融合,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孵化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产出高水平创新创业成果,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文/王伟)